联系我们 立即购买

这里是世界上机器人服务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” ——探访重庆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“样板间”

时间:2021-05-17 13:30:08

“你好,我要点餐。”

5月16日,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高新区人工智能公园,通过语音唤醒一台服务机器人,在其“脸”部的屏幕上点击后,它随即“招呼”伙伴——物流机器人——从餐厅送来两瓶水和一盘坚果。其间,几台巡控机器人和消杀机器人在记者身边穿梭而过,各司其职。

送餐送水、道路指引、温度调控、防疫消毒、安防巡逻、人员搜寻、物资分发……在人工智能公园,机器人既是餐厅服务员、接待员,又是医生、保安,还可以是外卖骑手、快递小哥……

“这里是世界上机器人服务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。”项目建设者、特斯联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艾渝介绍,人工智能公园5600平方米的区域里,各个工种的机器人有60台之多,折算下来,每平方米的投资额超过5万元。

机器人可不是“单兵作战”。比如,在智慧防疫场景中,巡控机器人可以配合园区灯杆等设施上的信息采集装置,一旦发现有人体温偏高,在第一时间就“命令”引导机器人将该人员引至观察区,消杀机器人立即出动进行全面消毒。

同一时间,园区空调和通风系统关闭,通行系统关闭出入口进行人员管控;算法对该人员进行行为和行动轨迹分析,识别出危险区域和密切接触者;发布系统通过室内外广播、屏幕、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出风险提示;指挥系统通过算法部署防疫人员和物资,当某种机器人数量不够时,只需要在其他机器人的通用底盘上接入此种机器人的“上桩”,机器人便立即“转型”,走上最需要它们的岗位。

人工智能公园为啥如此“聪明”?艾渝解释说,这个公园里,200多种智能终端、50多种IoT协议应用、63种常驻智能算法、一个超算中心和30多家生态伙伴产品,一刻不停地为园区提供服务。

高密度的人工智能应用,会不会导致高能耗和高碳排放?答案是否定的。艾渝告诉记者,公园的碳排放量远小于碳吸收量。经过专业测算,人工智能公园不仅自身可以实现碳中和,还将在未来50年内吸收周边17万吨二氧化碳。

怎么做到的?靠的是独特的设计和成熟的运营技术。在设计方面,人工智能公园将建筑切割成为富有渗透性的结构,通过打造山谷轮廓造型确保最大的综合受光率,减少日间室内人造光源的使用;通过屋顶草坪花园及室内景观植物调节建筑内外温度,减少空调使用的同时吸收大量二氧化碳。

在运营方面,特斯联为人工智能公园植入超级楼控系统,让建筑做到可感知、可呼吸,能够自动检测能源,实时监测每层楼的能源使用情况并对能源方案进行优化。

人工智能公园,可不是拿来休闲玩耍的,它是建设中的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“样板间”。其高密度布置各类机器人,目的正是大规模收集数据,并用大数据促动机器深度学习,从而不断进行人工智能产品迭代升级。换句话说,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招商引资的客户,在这里看到的只是“基本款”,未来他们的工作场所,将会更加智能化。

以智能化的“样板间”,展现智能化的园区,从全球招引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和创业者,这一高举高打的招商引资思路,背后还潜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:看中的不是单个企业,而个整个产业生态。

“苹果公司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启示,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不仅要做产品,更要发挥自身的行业号召力来构建产业生态,通过协同发展才能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。”艾渝说,通过构建5G通信、大数据平台、超级服务器计算中心、数据保护与存储等方面的“科技底座”,目前已有塔科玛创新工作室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、中青旅、奇安信科技集团等40多家涉及人工智能的企业,签约入驻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基地。


以下相关文章是否符合您的胃口